您现在的位置: 黑眼圈_去黑眼圈_黑眼圈怎么去除 >> 黑眼圈护眼品 >> 正文

细数地产商的ldquo医疗梦rdq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1-11-30 18:44:45

一场疫病,楼市几近停摆。

疫病中,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线上购楼部。锐理数据统计显示,恒大、滨江、保利、万科、碧桂园等18家品牌房企均开通了线上售楼部。虽是应急自救,但未来随着5G、VR技术的日益成熟,线上售楼部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看房方式之一。

疫病过后,“地产+大健康”的产业创新将迎来机会,如四川中原二级市场策略中心总经理吴江预测的那样,“健康+环保+生命”主题成为主要动力,大健康+地产迎来机会,社区医联体有望实质性落地,这将成为新一轮的行业机遇。

因此,早就涉足医疗、养老的等大健康行业的地产商,或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。

事实上,从出发点的不同,我们可以将这类企业分为两大类。一类是复合型企业集团,分别涉足地产和大健康产业;一类是以地产为核心,布局“地产+”,为地产注入养老、康养、医疗等因素的地产商玩法。

分类

01

复合型企业集团:产业齐头并进未来融合市场潜力无限

第一大类,以华润、复星为代表的复合型企业集团,其产业布局本就涉足地产和大健康等产业,产业独立发展,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的从属关系,是集团产业的一部分。

No.1

华润

四大医疗集团之一“地产+大健康”未来机遇无限

这方面,业务横跨消费品、电力、地产、医药、水泥、燃气、金融7大战略产业的华润尤为突出。

资料显示,华润医疗年成立于香港,为华润集团旗下一级利润中心。—年,其通过自建加收购模式完成了10家医院的快速扩张后,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社会办医医疗集团。

年4月,华润医疗携手另一央企医疗巨头中信医疗共同入股凤凰医疗。彼时,华润医疗(合并后称华润凤凰医疗)共运营家医疗机构和3家养老机构,合计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约张,医院集团。

不过,当年华润医疗的亏损却达到15亿元。

医院的同时,华润医疗也涉足了医药制造等上下游产业。通过一系列的重组、收并购,双鹤、三九、江中药业和东阿阿胶等上市药企,成为华润医疗、大健康产业链条上制药这一关键一环。

数据显示,年上半年,华润医疗的医疗收入增长5.7%,达到31.7亿元,核心净利润2亿元,同比增长7%。年上半年业绩,收入突破千亿港元,毛利达.34亿港元。

华润医疗目前拥有的床位数超1万张,计划年床位数达到2.4万张,医疗业务收入突破亿元。

不过,华润医疗和华润地产的联系并不紧密,两者相互独立,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之一。未来,随着传统地产业务增长乏力,或许华润地产将会学习其他地产企业一样,积极牵手华润医疗,促进“地产+大健康”的积极融合。

No.2

复星集团

医疗已跻四大医疗集团地产业务能更进一步?

和华润一样,复星集团同样将医疗和地产业务分置,复星医疗和复地集团在医疗和地产领域齐头并进。

目前,复医院医院、医院、医院。基本形成了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、二三医院相结合格局。

事实上,复星医药是在已经具备相关产业链的条件下进入医疗服务领域。复星医药集团的业务领域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,其中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,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。年,复星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.18亿元,同比增长34.45%。

其中,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呈现快速增长,实现业务收入人民.81亿元,较年增长41.57%;

医疗服务业务共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.63亿元,较年增长22.72%;

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6.39亿元,较年增长13.22%。

复星集团产业架构图

而复星集团投资的地产业务,就是我们熟知的复地集团,在成都复地集团开发了复地金融岛、复地御香山等知名项目。

复星集团早在年便宣布打通旗下养老保险、综合地产、医药健康三大产业平台,构建复星“1+1+1”大健康战略格局,并提出了“蜂巢城市”概念,不过目前成效并不显著,医疗、地产在各自领域独立发展。

本次疫病结束后,或许复星会加快大健康战略的融合之路。

No.3

蓝光

借壳迪康上市构建人居蓝光+生命蓝光两大产业链

蓝光涉足的医疗行业的契机颇为“特殊”,年蓝光开始酝酿上市之路,在辗转7年之后才借壳迪康药业成功上市。

借壳迪康上市,本来是一个常见的资本化运作事件,为蓝光地产业务提供融资渠道,解决蓝光扩张道路上的资金问题,却让蓝光产业从单一的地产开发,拓展为地产开发和医药开发两大板块。

由此形成现在蓝光“人居蓝光”+“生命蓝光”的两大产业布局,其中人居蓝光以“地产金融+文化旅游+现代服务业”为核心基础产业,而生命蓝光则以“3D生物打印+生物医药”为创新支柱产业,进入了精准医疗、再生医学的领域。

对于蓝光而言,传统地产行业探索人居领域,具有现实商业价值;而健康医学,则是拓展生命领域,具有未来潜力价值;二者互补。地产行业是周期性快市场,而健康医学是成长性慢市场,后者可以熨平前者的周期,前者可以弥补后者的利润,相辅相成。

正如杨铿所言,“围绕地产这个核心产业,已经形成了一条生态链,如果我们不做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再造,那么就只是一个纯粹的地产商,今后很难生存”。

随着疫情对于传统地产行业的“打击”的结束,蓝光两大业务之间的合作可能成为蓝光未来主要的增长点之一。

分类

02

地产为核医疗、健康为辅产业链条上下游拓展

另一大类,则是以万达、绿地、恒大为代表的房产集团,医院并购往往目的比较简单——获取更多的土地储备,继而再建养老地产、康复中心,围绕地产中心,进行产业链条上下游拓展。

以地产为核,围绕地产加入养老、医疗等产业,给地产做加法,这是传统地产企业涉足医疗行业最主要表现方式,也是最主流的方式。

据房观察不完全统计,目前布局医疗行业,且达到规模化布局程度的地产企业已经有40多家。

No.1

绿地

成立康养集团涉足养老、中医药产业

以绿地为例,年10月13日绿地集团便发布了其康养产业的战略规划,成立了绿地康养产业集团。

绿地集团进入养老产业的出发点,是基于国内人口抚养比在未来二三十年会面临老龄化压力,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可挖掘的潜力市场。

同年,绿地启动“康养居酒店”的开发,计划2年内在全国一线城市、省会城市及周边、旅游度假区开工家酒店。目前,据房观察不完全统计,绿地康养居酒店已经在上海、南昌、银川、黄山、天津、兰州、宁波、武汉、三亚、贵阳、成都……等城市布局。

在成都区域绿地康养居酒店落地在郫都区缤纷熙街,内设房间间,床位个。

虽然绿地康养的出发点在养老,但其产业目标却涵盖医疗、养老和健康产业,产业链条是整个大健康行业。

在医疗行业,绿地康养通过资本运作、收并购、国企混改等方式,将触角延伸至中医中药相关领域。年5月,绿地康养战略重组贵州省药材有限公司,这成为绿地集团在中医药领域的头一次布局。

通过重组“贵药”,绿地希望旗下的综合性医疗机构、中高端养老社区与中药领域全面协同,丰富绿地医康养产业资源、完善产业链条,打造新型医疗养老产业平台。

年7月,绿地还与上海医药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绿地康养将以布局全国的项目为载体,着力提升上药药材旗下各类大健康食品、保健品、日用品及美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、渠道铺建率、品牌及文化影响力。

在健康产业方面,绿地结合其在地产开发上优势,发展出和地产结合度较高的绿地康养谷、绿地健康城,构建起“地产+健康”的产业模式。目前,绿地康养谷已经在兰州、宝鸡等城市落地,绿地健康城也在昆明等城市落地。

同时,包括年绿地发布的“无舍”,也涵盖康养等业务,是绿地大健康产业中的一环。

可以看出,绿地跨界健康行业,正在努力构建起横跨地产、酒店、养老、医疗、药材的全链条,随着其大健康行业的持续推进,绿地将借此在地产之外再造一个“新绿地”。

No.2

融创

计划在3-5年时间成为医疗康养领域内头部企业

同样大力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龙头房企,还有融创。

年之前,融创始终围绕“地产+”布局,整体业务分成地产、服务、文旅、文化四大板块。年末,这份名单上新加上医疗、康养两大板块。

年4月,融创相继注册成立“北京融创康瑞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”、“青岛融创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”及“青岛融创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”。

随后,融创建立清华融创青岛医学中心,并与国际顶级医养品牌日本美邸(MCS)达成战略合作,服务中国长者及其家庭。

此外,在年10月27日,融创中国与清华大学、青岛市政府及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协议,投资建立清华融创青岛医学中心。其中,清华融创青岛医学中心占地42万方米,计划总投资额45亿元,计划床位张。

融创通过建立清华融创青岛医学中心,与国际顶级医养品牌日本美邸(MCS)合作,正式进军医疗板块,加之已有的地产、文化、旅游等,融创六大战略板块确立。

年12月5日,融创中国在举行了“融爱家”康养品牌发布会,在推出康养品牌“融爱家”的同时,宣布全面布局医疗康养产业。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,计划在3-5年时间,成为医疗康养领域内头部企业。

截止目前,融创中国康养项目共计22个,其中已建设项目14个。据悉融创中国第一个康养品牌——阿朵小镇,计划于5月投入正式投入运营,除了康养,医疗也将是其中重要的部分。融创的大健康,大地产战略正在阔步向前。

No.3

万达

小医院核心依然是地产

同样围绕地产这一核心,做“地产+”的房企,还有万达。

医院集团合作,投资亿元,在上海、成都、青岛建医院,其中成都项目就是我们熟知的万达一号。

医院管理集团、医学院等专业机构进行合作,自身更多承担投资开发的任务,医院部分交给专业医疗机构进行。本质上,医院的投资还在地产开发的大框架下。

不过,对于擅长综合体开发运营的万达而言,还多了一层意义。在万达广场日趋布局完善的情况下,医院投资领域,有助于发展万达广场之外的新产品,比如东方影都、医疗健康综合体、文化旅游综合体及其他升级的城市综合体产品。万达广场打包出售给旗下基金的轻资产运作方式,进而盘活资产,回笼资金。

此外,这份名单还包括保利、万科、恒大、朗诗……等等,虽然进入健康行业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,但这类房企都是以地产核,医院、医疗、养老等大健康行业外衣,进行地产外延的拓展。

现在,随着这场疫病到来,“地产+大健康”的产品创新势必成为新的行业动态,对于这类企业,以及跨行业产业集团来说,未来可能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。

免责声明:

本文所展示的文图等资料均为公开资料收集整理,内容仅为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wsnmo.com/hyqhyp/1925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黑眼圈_去黑眼圈_黑眼圈怎么去除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